close

日期:2010/7/8-2010/7/9
地點:中國北京
主題:氣象傳媒的機遇與挑戰論壇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我們隨時都能夠從不同管道取得氣象資訊。但你是
否曾經想過,這一些氣象訊息是如何被製作並傳達到我們的手中呢?事實上,要製
作一則氣象新聞背後可是需要一整個工作團隊結合專業氣象及傳媒等才能夠產出。
由中國氣象局主辦,華風氣象影視集團承辦的「氣象傳媒的機遇與挑戰」論
壇會於7月8至9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由於是對岸氣象台成立60年,是對中國氣象傳
媒性業發展進行一次整體巡禮和專業研討。論壇主軸為「依託氣象科技訊息,拓展
氣象傳媒服務能力」。
這項論壇會邀請了不少國外的專業人士,包括了來自美國氣象頻道副總裁
Ian Miller、美國邁進氣象傳媒學院副總裁Pete Seyfer、台灣天氣風險管理開發
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和香港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梁延剛先生共同
參與這次的活動。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開幕時指出:「60年來的氣象服
務發展實踐表明,正是依靠各種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氣象信息發佈手段不斷
豐富,氣象信息傳媒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氣象信息發佈的時效性越來越高。」。
華風集團總經理石永怡透過氣象影視發展歷程及經驗,對當前氣象影視所處
的發展環境進行了分析。她認為,在氣象影視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無非是要不
斷的拓展自己的視野,保持著開放的思想。在面對外部環境的急速變化,尤其是在
面對三網融合,要如何辨清當前整個環境局勢,保持創新的思想,成為趨勢的領保
者,都是氣象傳媒的一大挑戰。
台灣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在論壇會中也精彩
的說明目前台灣氣象傳媒服務的發展狀況。台灣在開放氣象產業後,帶動氣象生
機與商機,頗受到與會者注意與重視。況且台灣是華人世界中,最多元且最多電
視台的國家,在競爭過程中不斷改進,因此民眾對於服務加值的概念很強,對於
產品的品質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國和香港的氣象新聞的產製統一都是由國家單
位如:中央氣象局或香港天文台所負責,在強大支援下,有不同的差異性存在。
這個歷時兩天的論壇會,讓在場參與的每一位嘉賓都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
與身分相互交流。同時,也開啟了未來氣象科技訊息與氣象傳媒合作的可能性。
實習記者:吳柳萱 報導

圖說

image001.jpg

DSCF3849.JPG

彭博士以活潑又精采的方式向在場的每一位講解氣象傳媒在台灣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nkiwea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